《国际贸易地理》课程共包含32个理论授课学时,共计2个学分,于夏秋季学期开课。 《国际贸易地理》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是该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中的主干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阐述世界各国、各地区商品市场之间的地理分布情况及其之间的联系,详细从各国的自然地理条件、社会人文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阐述与国际贸易间的关系。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学习、研究国际贸易地理学的方法;掌握世界主要市场的发展水平、主要特点、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不同的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销状况、发展趋势;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新兴经济体的崛起,既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也改变了全球利益格局。为今后从事涉外商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贸易地理》学科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吸收世界各国国际经济与贸易体系发展的成功经验,为发展我国对外经贸事业、为实现国家宏伟的战略目标提供理论基础。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