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课程共包含64个理论授课学时和68个实验课时(实验课整合并入临床基本技能学课程),共计4个总学分,分两个学期开设,于春季学期开课。 诊断学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是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其任务是培养学生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与技术,掌握临床诊断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各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课程共分8个篇章,课程内容主要包括问诊、症状学、体格检查,实验诊断学、辅助检查、诊断路径与临床思维以及病历书写。 本课程为医学院校的主干课和专业基础课,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诊断学》重点培养医学生成为医生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临床思维和交流技巧等。因此,《诊断学》也是临床医学教学的关键学科,对《诊断学》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医学生乃至医务人员的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诊断水平。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并能应用这些理论、方法和技能去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 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总成绩由体格检查操作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作业及考勤概况(占总成绩的10%) + 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的总和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