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物探》课程共包含24个理论授课学时,计1.5个总学分,于秋季学期开课。 放射性勘探方法是当今放射性矿床(铀矿、钍矿)、稀有金属矿床地质基础研究、城市工程环境评价等各领域被广泛应用的重要的勘查手段之一。《放射性物探》在PA官方平台的授课对象主要为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本科生。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放射性勘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的内容,了解放射性勘探方法在地质基础研究、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训练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放射性及其衰变规律,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分布与迁移,放射性探测器与测量仪器,γ射线测量方法与矿产勘查,氡测量方法与矿产勘查等。课程共分为两大模块,包括基础篇和应用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放射性勘物探的概念、分类、特点及野外工作方法、资料处理的流程以和解释方法等。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掌握放射性物探的基本原理外,还要解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模式与地球物理特征,认识到必须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去处理与解决放射性矿床普查勘探中的问题。 考核方式采用平时成绩+课程试卷考试的方式考核学生学习情况,其中平时课堂教学、实验占30%,课程试卷开卷考试占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