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 统计物理》课程共包含64个理论授课学时,总计4个学分,于每年春季学期开课。 《热力学 统计物理》是核物理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研究热运动的规律,研究与热运动有关的物性及宏观物质系统的演化。热力学是热运动的宏观理论,通过对热现象的观测、实验和分析总结出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统计物理学是热运动的微观理论,认为物质的宏观性质是大量微观粒子性质的集体表现,宏观物理量是微观物理量的统计平均值。课程共分为11章,其主要内容包括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相平衡理论、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简介、近独立粒子系统的平衡态统计、系综理论、涨落理论以及非平衡态统计理论初步等。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研究热运动的宏观理论基础,掌握近独立粒子系统的平衡态统计方法,知道系综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物理思想,了解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基础,为后续课程或者为今后的科研以及生产实践打下统计物理方法的基础。 该课程对学生培养物理思维和物理感觉能起到非常大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