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共包含30个理论授课学时和10个实验课时,计2.5个学分。本课程是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入学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也是计算机专业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内容、发展及其学习方法的一门导引性课程。开设这样一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学科的历史渊源、学科的本质特点、核心概念和学科知识体系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发展所经历的曲折和困难,激发和增强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献身计算机科学事业奠定基础。 本课程在秋季学期面向计算机学院全体一年级新生进行开设。它系统地讲解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特性、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核心内容及其发展趋势、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当前的热点问题,也概要的阐述学习计算机科学的主要方法、学科研究及应用的数学方法和系统科学方法。本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相对浅显、但是涉及广泛,客观上又不允许对每个科学问题和技术方法作深入、系统、详细的讲解,所以,使学生在课堂上觉得听懂了、掌握了,可是仔细想,又似懂非懂很难建立系统、完整的科学体系。本课程基于课程定位和目标,形成了基于专题式的教学模式,从纵横两方面将教学内容及学科知识点进行整理、归并、提炼与升华。专题式教学侧重于将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以专题为单位的知识系统梳理和理念深度把握。 |